当前位置:首页 -> 赏古寻珍

赏古寻珍

走进汉画像石

发布时间:2019-01-29       浏览次数:750 次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打败项羽,在秦政权的废墟上建立了国力雄厚,版图空前的汉朝。

汉王朝经过百余年的苦心经营,终于成为仓禀丰实、政兴人和的强大帝国。汉武帝时期,凭

借王朝的武力与臣子坚韧不拔的毅力,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得以凿通,汉朝的威名远飘四

海。




国力强盛的汉朝,皇家富室醉心于死后空间的建造,用绘画和雕刻装饰复杂宏伟的墓室,用

精美的雕刻图像介绍自己显赫的一生、死后的希翼、祈求永生的渴望。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出

现在汉朝,那就是汉代画像石刻,又被简称为汉画像石。




汉画像石作为一种丧葬艺术,是汉代墓室、地面祠堂,墓地石阙等建筑上带有雕刻内容的

筑构件。从西汉中期开始,一直延续到东汉末年,他随着汉代社会的兴盛而产生,随着汉代

的灭亡而绝迹。在历史上流行了近三个世纪之久,成为汉代美术艺术的精华,一个时代的文

化代表,在中国美术史乃至世界美术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汉画像石,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生动地再现了汉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了人们对现实

生活的眷恋,描绘了属于制度文化和器物文化层次方面的真实;同时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创

造出当时人们幻想中的鬼神世界,体现了人们对死后的追求,具象了属于观念文化层次的意

象。汉画像石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回答的就是“生”和“死”这两个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

其丰富的题材内容,涵盖了当时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全部,在此之前和以后的所有艺术形

式都没有汉画像石所表现的内容深邃博广,史家称汉画像石是“一部绣像的汉代史”(翦伯

赞著《秦汉史》)毫不过誉。





汉画像石在全国分布极为广泛,东起连云港海滨,西到甘肃、四川一线,北至陕西的榆林、

内蒙古,南到浙江的海宁、云南的昭通。在如此广袤的分布范围内,形成了五个集中分布

区,第一个分布区是鲁南、苏北地区,徐州汉画像石属于这个地区;第二个分布区是河南省

西南部和湖北省北部地区,以河南南阳、湖北襄樊为主;第三个分布区是四川省和云南省北

部地区,以成都、彭山、乐山等地区为主;第四个分布区是河南省洛阳市周围地区,主要发

现地点有洛阳市、密县、登封等;第五个分布区是陕西省北部和山西省西部地区,以陕西绥

德,米脂,榆林,山西离石为主。除了以上五个分布地区以外,其他地区也有画像石的偶然

发现。其原因,一,前四个区域都是当时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陕北、晋西北地区在

东汉顺帝以前是北方边防重地,其中心绥德又位于通往西方的贸易通道上;二,这些地区都

有可供开采构筑墓室石材的山丘。因此,汉代贵族豪门就得以在这些地区建造耗资巨大的装

饰有画像刻石的坟墓。




由于汉代文化融合了许多不同的因素,各地石刻画像艺术呈现出不同的题材和风格。山东汉

画像受到儒家礼乐文化和道教文化的双重影响,表现历史人物故事题材居多,偏重对历史和

现实人生的关照。




山东汉画像不仅仅是崇“神”的作品,更表现了对于“人”本身力量的思索和肯定。其画幅

多为组画,富于连续性和叙事性,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示了汉代齐鲁地区人民对神话世界的向

往、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对日常生活的眷恋,往往将想象中的神话世界、传说中的历史故事

和日常生活场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力图在画面中表达和阐释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山东汉

画像在时空转换方面体现出高超的构图能力,至今仍然令人惊叹。






南阳曾是周王朝与楚国的边界,是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相遇、融合的所在。但因长期属于楚

国,楚文化色彩较重。楚文化“信巫鬼,重淫祀”,热烈奔放,充满神秘和浪漫的色彩,其

拜日、崇火、尊凤、阴阳观、长生术、辟邪和神仙等思想观念,直到今天还能在民间找到痕

迹。《山海经》《淮南子》记载的远古神话传说,《楚辞》中上天入地、驱虎驾龙的奇幻意

象,都在南阳汉画中得到表现。从艺术上说,南阳汉画与其他地区汉画的一个明显区别,是

它较少繁密的位置经营,较少分层分格的图案排列,很少把不同的题材罗列在一起,而是一

个画面只表现一个主题,构图疏朗明晰,画面的情节关系简练而鲜明。南阳汉画画面率多夸

张、变形和抽象,经常出现人面兽身或人身兽面形象。动物身体有些部位被大比例地强调,

有些部位则略而不计。《蹴鞠图》中的舞伎,腰部拉细得只成一根线,长袖变成很长很细的

两条线,身体的其他部分则几乎全部省略,使画面产生强烈的力量感和运动感。





此外,陕北汉画像石较多农耕、狩猎等画面,风格质朴简洁,装饰性强,可以看出胡文化的

影响。四川特有的汉画像石棺,既受中原汉画像石墓格局的影响,又浓缩地表现了巴蜀地方

文化的特点。





汉画像石毕竟是接近两千年前的艺术作品,时间的距离,使得今人与古人之间的沟通理解存

在着鸿沟。就像顾炎武所说的那样:“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

也;‘三星在天’,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

也。(顾炎武《日知录》)。

当时寻常的生活习俗,社会观念,惜字如金的史家,并不屑记录在正史中,古人越是熟悉的

东西,今天看来却那样生疏。我们借助汉代的图像可以拉近与古人的距离,直接与古人对

话。图即是史,走进汉画像石,犹如步入历史的画廊,真实的汉代社会就在我们面前。


说明:
此文章转自网络,其内容未经核实,

如有侵权,敬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联系电话:189 3925 8986

分享到: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