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或者馆藏展替身丨也许故事飘传承

发布时间:2020-03-17       浏览次数:597 次

古玉水深,不仅仅在于江湖之远的地摊,或许也在于庙堂之高的大拍。

古玉神奇在于历经轮回、百千万转的故事,引人入胜处便成为“传承有序”。古玉辨赏

侧重于基本常识的观察判断还是专注于倾听动人的故事,估计都会选择前者,但是实

际赏玩过程中,常常会不知不觉地陷入后者而不能自拔。


天价拍品“东周黄玉瑞兽玉佩饰”(图1)由于天价,所以引起一片欢呼:是迄今市场

所见最撼动人心之高古美玉。


由于高端加天价,颠覆了古玉赏玩的所有基本认知:很少再有基于常识性的观察判断,

而大多认服于“传承有序”。


第一感觉就是:高端大拍怎么会有误判、天价投资人怎么可能买傻、历历“传承”记录

怎么可以生疑,等等,一切严格的辨识鉴定都交给了传承的故事而轻松覆盖。资本的

时代,资本的力量无比强大,不是万能已近乎万能——可以颠覆认知。


                                              图1-1


                                                图1-2

所有赞叹都是如出一辙:“造型简练有力,雕工精妙卓绝,乃存世少见,极为珍罕之战

国动物玉雕。”

“瑞兽造型融合现实与想象,线条流利优雅,满富韵律感,曲直之间,勾勒猛兽慑人姿

态,兽身细琢阴刻,浮雕纹饰隐约,刚柔并济,气势万千。此乃东周玉雕之最,时琢

玉工艺发展至高,虽玉材有限,所造之器美善至臻,后世难及。”

如此高度同一的赞叹,说明几乎所有的判断都没有经过真实的鉴辨,而是人云亦云的“

通稿”跟风罢了,认识与不认识、懂得与不懂得的都在推波助澜。

高端拍玩本来与民藏关系不大,但是却引导了对高古玉认知的方向,如果真仿颠倒将

会是高古玉玩赏界的灾难,害莫大焉。

如果净下心来,从基本常识性的鉴赏开始,此件瑞兽玉佩果真就“雕工精妙卓绝乃存世

少见”、“工艺发展至高”到“美善至臻后世难及”了吗?未别。是否能够到代尚且是一个

大大的问号。

古玉水深,不要以为不听地摊文学的故事就行了,要是真心赏玩,任何高端的故事同

样都不可迷信。因为遇到的高拍未别就到代、看到的馆藏未必就真身,相信太过是天真。

为了打破固有的迷信观念,先看一例馆藏的替身作为引子。

或者为了对出土文物的有效保护,大约馆藏也要展替身(高端复制品),如果不是有

缘估计“真身”难见的,当然这对于非业内人士和赏玩的行家是无关紧要的。

南越王博物馆内展示的一块西汉“虎头金钩扣龙形玉佩”(图2)就应该是复制品。

                   图2-1:展品“虎头金钩扣龙形玉佩”


                   图2-2:展品“虎头金钩扣龙形玉佩”

何以见得?此件龙佩由于看起来“出土附着物”太重,单从形、纹上无法识其仿,而从

工、沁色、包浆上又无法断其真,所以只能是疑而不定的一类古玉了。

由于南越王出土玉器的特殊性,其考古发掘时就留下了很多影像资料(图3):

                   图3-1:早期南越王博物馆藏品的发表图1


              图3-2:早期南越王博物馆藏品的发表图2


           图3-3:《中国出土玉器大全》藏品图

经过比对发现,后期展品与早期出土资料不一致,暂且找出几处差别,说明不一致的展

品为复制品了(图4)。


                                                          图4

南越王出土玉器当然是绝对真实可信“传承有序”的,但并不是所见就一定是那个“本

来”了。所以凡国馆以外的藏品,即使“传承有序”也仅仅是曾经的故事而已,或许“

故事传承皆有序,出场狸猫换太子”也是难免的。


天价拍品“东周黄玉瑞兽玉佩饰”是王玉时代的重器,即非周天子也应该是诸侯一类才

能所能够拥有,根据东周的玉佩制度和制作等级,本应该是那个时代“雕工精妙卓绝”

的顶级玉制,但是仔细观摩非但“精妙卓绝”却是粗劣不堪,疑窦诸多。


“工”是古玉六辨之一,工若不对,则无从“古”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东

周制玉,开孔用桯具和管钻、裁切用金属线拉丝、阴线用砣刻,是时代特征,无出其右者。


回察此佩工上特征:


开孔非桯具、非管钻,不符合战国古工的时代特征(图5):



                                                        图5

裁切非金属线拉丝,不符合战国古工的时代特征(图6):


                                                        图6-1


                                                         图6-2

阴刻线非古砣痕迹,不符合战国古工的时代特征(图7)。


                                                       图7-1


                                                        图7-2


                                         图7-3


“形而下处辨迹痕,形而上方赏神韵”,工上粗劣不堪,非古砣工艺特征。

虽然“传承有序”历历在目,但是无法想象最初展览1913年之前,会出现如此非古砣工

痕的“高古玉”(砣式制玉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传承确实是有序的,但是

其中传承的故事又有几多知,耐人寻味了。

中华是一个尚玉的民族,国际友人也深谙华夏击鼓传花的游戏,只有超出普通认知的“

巨花”才能更加引人注目、才能万众瞩目轰然响应。

几百万一株的君子兰终将成为路边草、上千万一条的藏獒最终变成流浪狗。但是玉不

一样,毕竟她是“高古”的……

说明:

此文章转自网络,其内容未经核实,

如有侵权,敬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联系电话:189 3925 8986

分享到: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