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收藏博览

收藏博览

典藏董事|徐政夫 美的東西值得收藏

发布时间:2020-04-09       浏览次数:480 次

       徐政夫是臺灣藏界重量級的人物,他曾是臺灣知名文物商店—寒舍的總經理,臺灣著

名的收藏家團體「清玩雅集」發起人之一,也是臺灣畫廊協會前理事長。自上世紀八十年

代起,徐政夫頻繁地來往於內地和臺灣,以古董商的身份,有意無意間影響了當時內地剛

剛啟蒙的藝術品市場。


徐政夫 XU ZHENGFU


臺灣古董經紀人, 清玩雅集成員, 曾任臺灣收藏機構—寒舍總經理、臺灣畫廊協會會長, 現任臺北、北京觀

想藝術中心董事長。長期為包括臺北故宮博物院、香港徐展堂博物館、保利博物館在內的世界知名博物館

及私人藏家擔任中國文物顧問、經紀人。於上世紀90 年代在臺灣邀請中國博物館專家馮先銘、 耿寶昌、

楊新、 張德勤及藝術家何家英、盧禹舜、王玉平、范陽等赴台訪問,1991 年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呂濟民、中

國社科院考古所徐萍芳、中國歷史博物館俞偉超、 上海博物館馬成源等專家合作舉辦臺灣收藏家文物藝術

學習班, 開創兩岸文化交流活動的先河。2004 年擔任上海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北京翰海拍賣公

司油畫雕塑部門合夥人, 以個人豐富的藝術操盤經驗為中國當代藝術拍賣市場開創新機。


1從民俗店到古董店

       學生時代的徐政夫,身上的標籤似乎和古董藝術並不沾邊,他喜歡攝影,在大學研讀廣播電視學,後來又對群

眾心理學頗有研究,“寫了很多心理方面的著作,使當時的學校成為臺灣最重要的學生輔導與心理衛生中心的示範

學校,另外,攝影的書籍也翻譯了50 多本。”如果不是後來走了藝術品經營的道路,臺灣現在可能就多了一位叫

做徐政夫的心理學家或者攝影師。


       由於比較好動,徐政夫經常創辦或參加一些救國團的山野海邊的活動,認識了不少原住民,開始收藏他們的民

族藝術品。這也是徐政夫後來創辦寒舍的一個重要起因。“當時我是一個學校的董事,董事長蔡辰洋有天提議說想

在臺灣做一個臺灣的民俗村,我就想,民俗村裡不能是空的,得有很多器物傢俱擺設,也應該有個專門銷售臺灣民

俗藝術品的商店。由此豐富了民俗村裡的內容,另一方面也便於我自己在收集這些藝術品的時候,即可以拿到優惠

的價格,又不用和以前一樣滿臺灣去找貨,坐在店裡就可以等著人家送貨上門。”


      這個民俗店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寒舍的前身。徐政夫說,商店開張後,沒想到異常火爆,自己原本想“坐在店

裡等著人家送貨上門”的“如意算盤”很快落。“這些民俗藝術品經常供不應求,不僅等不來送貨上門的人,還得

自己跑出去各處淘貨。”


       1987 年,臺灣人可以比較方便來內地了。在這之前,作為寒舍總經理的徐政夫已經逐漸將其經營民俗品的方

向,轉為了銷售閩南地區藝術品,比如茶壺、壽山石、田黃等,“雖然賣得很好,但由於往來內地還是不方便,主

要進貨管道以香港為主”。1987 年底,徐政夫到內地後,“深深感到中國傳統文物藝術品比如瓷器、書畫等的精

美程度遠遠超過閩南地區藝術品。很多類別都是世界的。”從那個時候起,寒舍的經營方向正式轉型,最終成為一

個時期最有影響力的古董店之一。


       徐政夫介紹說,寒舍集團董事長蔡辰洋是著名企業家蔡萬春的兒子,蔡氏家族有很好的收藏,所以寒舍在做中

國古董後起點很高,涉獵書畫、瓷器等眾多門類,徐政夫當時主要的一項工作就是要不停地採購。“內地80 年代末

到90 年代初,古董賣的是外銷特惠價,所以我們買得很開心,到現在臺灣許多收藏家的主要收藏也源自那個時期。”

不過,徐政夫也說,“雖然那時古董價格便宜,但也並不像現在傳聞的那樣,臺灣人從大陸買走了很多文物出去。首

先,上世紀80 年代末之前,臺灣人很難從內地買到東西,一是因為市場沒有放開,好的藝術品都在博物館裡或被沒

收了,二是,私人家裡的東西,一般也不會賣給你,因為都是日用品,像櫃子、傢俱什麼的,賣給你他們就沒有東西

好用了。”徐政夫自己很喜歡佛造像,那段時候也去西藏,但也是很難買到佛像。“當地人認為出售佛像是一種罪過。”

所以,在市場放開之前,所謂被臺灣人買斷的藝術品,其實只是壽山石、茶壺、木雕等工藝品。“不過現在它們的價

格也跟著漲了起來。”

       雖然經營藝術品多年,但徐政夫並不認為自己的眼力很好。“很多人都認為我的鑒定水準很高,其實不然,因為

鑒定家不可能是通家,就拿書畫來說,懂得董其昌的未必看得清齊白石,懂得清朝書畫的未必瞭解明朝書畫,每個鑒

定家都會有自己專長的點。藝術品經紀人和鑒定家重要的區別是,前者看得多,經手的也多,面比較廣。後者則是專

注於某個點的研究,因此瞭解比較精,比較專”。因此,見多識廣的徐政夫在挑選藝術品的時候,一條很重要的標準

是“一定要美”,“能感動自己的美”。“對於收藏家來說,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品味,美的東西就值得收藏。至於真

假、斷代是專家經理的課題。”徐政夫舉例說,“北京猿人頭骨,在歷史地位上很重要,非常有價值,但是卻不一定

有價格,主要是收藏它的人少,因為他重要但不美。”


       在徐政夫多年的藝術品經紀生涯中,經手過最具新聞性的是圓明園的幾件獸首。“當時我還是寒舍的總經理,一

天看到報紙說美國蘇富比要拍賣圓明園的‘猴首’,正好我是屬猴的,所以和蔡先生商量花十幾萬美金買了回來。之

後,我們定價賣掉了,賣之前做了100 個衍生品,很受買家歡迎。第二年,市場又出現了三枚獸首。因為前一個賣得

很好,這次我們就再次買了回來,不過買入價每一個都漲了約30 萬港幣。2000 年,這三枚獸首出現在拍賣行,易蘇

昊代表保利集團以平均每個1100 多萬的價格將三枚獸首買了回去,引起了國寶回歸的熱潮。後來隻剩我的一個朋友家

裡有一件馬首,我遊說他三千五百萬港幣出售沒有成功,有一天他拿到香港佳士得,拍了6、7 千萬。”徐政夫說,這

幾枚匆匆從自己手邊經過的獸首,現在都價值上億,眼睜睜看著一件古董從一百多萬,幾年時間上漲到過億,對於藝

術品經紀人來說,既有過早換手的遺憾,也有曾經擁有的自豪。

2內地油畫專場拍賣的助推者

       除了經營中國古董,徐政夫對中國內地油畫市場也頗具影響力。2000 年左右,他在內地發現了很多不錯的中國油

畫家,“但是他們作品的價格很便宜,比

如現在一位作品價格賣兩三千萬的藝術家,當時作品也就一萬港幣左右。”相對於油畫,當時的中國畫價格就好很多,

“中等水準水墨畫家作品的價格在5到10 萬左右一幅。”這在徐政夫看來是不對等的,“水墨畫家全國有好幾萬人,油

畫家卻在當時很少,而且前者勤快的話一年能畫一兩百幅,後者卻最多十幾幅。”


       我想,中國人的家庭已經逐漸西化了,是不是可以嘗試通過拍賣的方式,讓中國當代油畫進入人們的家庭,變成一

種生活美學。如果你沒有5 萬、10 萬去買一幅中國畫裝點房屋,起碼可以花幾千塊買張好的油畫掛牆上。”基於這種出

發點,同時也從國外拍賣市場判斷出未來油畫市場的巨大潛力,徐政夫開始經營油畫。


       一次偶然的機會,徐政夫和北京市文物局、北京翰海的幾位負責人一起吃飯,席間徐政夫說,翰海這麼大的國營拍

賣公司為什麼不做油畫呢?後者解釋說油畫懂得人不多,而且沒有多少利潤空間,“我就和他們建議說,虧本也要做,

因為把好的中國藝術家推入中產家庭是美學教育,推向世界舞臺,將來還可以賺外匯。”


       這頓飯之後,北京市文物局梅局長就點名讓“翰海”和徐政夫合作,開設油畫專場。“這在當年是一個新覌念,新

作為。”2004 年,徐政夫請了李雅莉和洪平濤兩位臺灣畫廊協會的會長,和北京翰海以及上海保利合作,共同打造內

陸南北兩地油畫拍賣市場。在徐政夫的團隊努力推動下,那一年秋拍,兩場油畫拍賣總成交額分別是7000 多萬和6000 

多萬,創造出一片油畫,當代藝術的新遠景,自此油畫拍賣正式在內地成為重要的一個專場門類,直到今天依然紅火。


       現在的徐政夫,兩鬢花白,卻依然保持著年輕時候對任何事情都充滿好奇的心態,他說,自己最想做的事,除了工

作,就是去世界文明古城市,如土耳其、伊朗、突尼斯、印加王朝等烽火遍野地區旅遊,這是一種冒險與學習,但也是

另一種從中國古董為起點,探索絲路與古代中國文化交流,溯源的印證與體悟。

说明:

此文章转自网络,其内容未经核实,

如有侵权,敬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联系电话:189 3925 8986

分享到: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