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座,佛造像中最美元素之一
莲花是佛教八宝之一,象征吉祥纯洁,出淤泥而不染。传说佛祖释迦牟尼诞生之时脚踩莲花,东南西北各走7步,步步生莲,并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北齐莲花造型
邺城博物馆藏
莲花是佛造像题材中最常见的经典元素,不可或缺。佛陀与菩萨弟子们或站或坐的莲花台座,分为仰莲,覆莲、束腰仰覆莲座三种。
覆莲
北齐与北周时代莲花造型

仰莲
唐代莲花图例

唐代石雕莲花佛像座
玄奘法师造

束腰仰覆莲座
隋代莲花座造型


佛陀坐像 健陀罗 约2~3世纪
如来坐像 斯瓦特 七世紀
青铜 高11公分 1987年台北故宮展

观音菩萨立像 斯瓦特 六世纪
铜镀金 高38.2公分 1987年台北故宫展

佛立像及佛传图 十世纪 黑绿泥石 高76.2公分
印度比哈尔邦出土 美国 芝加哥艺术研究所藏

释迦牟尼佛立像 印度克什米尔 八世纪
铜造 高49公分 1987年台北故宫展

大光明神变
三至四世纪 片岩 高120公分
巴基斯坦拉合尔博物馆藏

佛教传入中国时,我们可以看到早期的十六国时期,北魏时期的石窟造像与壁画上都大量的出现了莲花元素,但汉地造像中的莲花造型在很多细节上与古印度有别,与佛像一样都是经过改良的,以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
十六国与魏时莲花造型
十六国与魏时莲花造型
十六国与魏时莲花造型
五代十国与宋莲花造型
隋代莲花图例
唐代莲花图例

释迦牟尼佛像 6-7 世紀
斯瓦特 合金铜

这尊造像是斯瓦特风格中的顶级作品,除了表现的题材不同,整体结构完全一致,圆形带火焰纹的头光、两胁侍菩萨、双狮方形台座、宽扁的莲瓣等等。
准提佛母佛 西北印度 大斯瓦特地区(乌仗那)
约公元7~8世纪,高21.6厘米
(布达拉宫 琍玛拉康殿藏 )

佛坐像 印度克什米尔 黄铜 高29公分
公元645或653年 台北故宫藏

十六国早期的莲花座花瓣尖略宽长,覆莲两层莲瓣叠压,整体简洁,拙朴,这也是后来北魏时代的特点。头光部分基本以彩绘莲花为主,而少有立体的莲花雕塑,花型多为内外环状。
薛明陵鎏金铜菩萨像,北齐天保五年(554)
山东博兴龙华寺遗址出土
博兴县博物馆藏

北魏 皇兴元年(467年)佛立像
铭文:“皇兴元年八月十八日弟子姚景造”

北朝魏时莲花座形制大多简洁,叠加的层数也少,突出单片莲瓣,花瓣清秀长形,突出尖角的视觉感,花瓣的造型也较为单一。佛陀的莲座大多以覆莲为主,仰莲座多为菩萨站立,且大多为平薄的莲花瓣,或以阴线刻,或减地浅浮雕的方式装饰性的紧贴莲台。那种立体感很强的仰莲大量出现则是在北齐北周时代了。
北齐与北周时代莲花



铜鎏金佛立像,统一新罗时期
宁波天封塔(始建于唐,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重建)
地宫出土,宁波博物馆藏

唐 铜镀金释迦牟尼佛像
唐 石雕一佛二菩萨
唐代莲花座出现了花芯的装饰及诸多华丽的装饰。
唐 代
唐 代
唐 代
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十国
说明:
此文章转自网络,其内容未经核实,
如有侵权,敬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联系电话:189 3925 8986
分享到:
|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