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收藏博览

收藏博览

南阳伏羲时代蚕图腾石雕制作与坛状岩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6       浏览次数:928 次

2021年1月7日,笔者把2020年7月8日至2021年1月3日,在南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白振国局长带领下,多次利用节假日同文友考察南阳岩画,就南阳市多地发现伏羲时代蚕图腾石雕,写成论文在《南阳民俗》《南阳日报》《中国古石雕鉴定评估中心》公众信息平台发布后,当天阅读量达10000多人次。同时,有朋友感觉意犹未尽,建议笔者对岩画中蚕图腾石雕相关问题继续解惑。比如:在人类原始时代,南阳岩画中如此巨大的蚕图腾石雕用什么石材?用什么工具及其方法进行加工?南阳岩画中的坛状有什么作用?等等。应读者朋友要求,笔者在此继续与大家共同探讨研究。



一、蚕图腾石雕的取材及制作方法
上篇文章已经说过,南阳岩画中的蚕图腾石雕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坐落于山顶、山腰或山角。没有说到取材。
(一)石雕的取材
根据笔者查询多种中国古代石雕资料,在已知的中国人类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石雕取材中,有石灰岩、大理石、花岗岩、滑石、砂石、燧石与黑曜石(火山岩)。而南阳区域内发现的蚕图腾雕刻岩画,基本上是石灰岩、花岗岩。这不是那个原始部落那个首领所决定的,而是自然资源所决定的。
据《南阳地区志·自然资源·矿产》(南阳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载:石灰岩,全地区除社旗、新野外,其他各县(市、区)均有分布,总储量达52,170.75亿吨。大理石,分布全地区10多个县(市、区),可规模开发的68处,总储量达3938.16万立方米。花岗岩,分布宛城区磨山、镇平县对望庙、南召县青山、淅川县西簧等多个乡镇,总储量达1644.16立方米。滑石,主要分布于方城县多个乡镇及南召县皇后乡等,总储量约达200万吨。而且这些矿体基本上无覆盖,属漏天矿。
(二)石雕的制法
中国石雕的造型方法有多种,其间也存在一个不断进步的发展过程。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石雕制作方法大致如下:
1.旧石器时代。石器属于原始人类使用的唯一工具,它们包括石锤、石凿、石雕刻器用来雕凿石材,是石雕的基本工具,在中国旧石器时代,它大多数属尖状器和手斧之类的器形。石锤作为敲击工具,主要用来雕琢石料。石雕刻器具有后来雕刀的功能,能刻划、雕琢、刮削。
旧石器时代的石雕作品类型简单,主要是造型精美的燧石石器。由于燧石性脆易于加工,它通常采用间接打击法制作,即以木、骨棒为中介代替石凿,用石锤敲击中介物剥离石料,这样获得的石料一般呈工整的几何形,再作二次加工即可得到规范精致的各类细石器。古代人类为了使二次加工的细石器更加美观实用,还使用木、骨棒压剥修理细石器刃部及其边缘,使石器更加满足功能美学的要求。正是这种新技术的广泛运用,那些生动古拙的石雕才得以产生。旧石器时代的石刻岩画,也是用石头工具制作的。如有的岩画是敲凿而成,画面上留有许多点窝;有的是线刻形象,是雕刻器所为。
2.新石器时代。由于这时磨制技术普遍用于石器制造加工,在传统凿刻技法的基建上,古代人类还采用磨刻的办法制作石雕艺术品。裴李岗文化和大溪文化的石雕就是在雕琢的石坯上加磨成型的。
在制造磨制石器的过程中,由于加人了水砂研磨,实现了锯数、琢磨穿孔、雕刻和抛光等完整的工序,因而在中国新石器时期出现的许多糖致的磨制石工具和武器,都可视作珍贵的石雕工艺品。它们的制作工艺与同时期的玉器工艺是完全共通的,除了传统的雕琢工具外,还加人了无齿锯、钻和石英砂等。南阳境内岩画中出现的蚕图腾、龙龟图腾、生殖图腾、动物鸟类图腾等石雕,均属于利用这种方法制造而成。
(三)石雕的加工
石雕制品加工制作手法多种多样,其分类方法更为繁多,不过其加工步骤大致相同,通常分为:选择石料、制作模型、坯料成型、产品成型、细部雕刻、产品组装。南阳境内岩画中出现的蚕图腾、龙龟图腾、生殖图腾、动物鸟类图腾等石雕,不外乎此种加工方法。南阳市卧龙区潦河坡镇后庄村和尚坡发现的蚕雕可以为证(见下图)。



(四)石雕制作工艺
石雕按制作的工艺方法不同,一般分成圆雕、浮雕、镂雕、透雕等几大类别,它们各有特点并独具风格。蚕图腾属于圆雕,又叫作立体雕,是艺术在雕件上的整体表现,观赏者可以从各个角度看到物体的不同侧面。它要求雕刻者从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进行雕刻。它属于石雕中最基本的技法。
比如,南阳市卧龙区潦河坡镇后庄村和尚坡发现的石蚕,不仅高大体长,头部高3米,身长20多米,而且头部上侧、身部两侧均刻有星象、龟纹和星像图案。无论从那个角度观看,都不愧是一件雄厚的艺术作品(见下图)。





圆雕作品,通常为要求留下作品的不同角度与方位的和谐统一,方便观赏者不管在任何一个角度观察都属于绝美作品。由于圆雕作品极富立体感,生动、逼真、传神,所以圆雕对石材的选择要求比较严格,从长宽到厚薄都必须具备与实物相适应的比例。南阳境内出现的蚕图腾石雕制作,不外乎此种工艺。
二、南阳岩画中的坛状图像
在南阳区域发现数以千计的岩画中,有坛状岩画近30个。这些坛状岩画,外观大小各异。不同有的是不规则的坛状,有的是人物状,有的是圆环状,有的圆状中间布有星象,有的圆状周围布有太阳纹,有的圆状有星象、植物,有的圆状不但有星象,而且周围有栩栩如生的人物。总之,这些状岩画表现形式多样。根据形状及内容,笔者把其分为祭坛、太极图,均是服务伏羲女娲时代柞蚕生产而产生的岩画。
(一)祭坛
1.位于南阳市方城县清河乡杨庄村观音台组的坛状岩画(见下图,左图为照片,右图为拓片)。笔者认为,它是祭祀蚕事的祭坛。理由:其一,这里历史至今是蚕坡。其二,它是一个伏羲女娲图像岩画。其三,上面星象记载的是养蚕季节、时辰,事件和现象。



2.位于南阳市方城县古庄店镇山库庄村老鸭石沟东岗的坛状岩画(见下面2图)。笔者认为它是祭祀蚕事的祭坛。理由:其一,因为它是一凸出地面类似乳房的圆形。其二,因为它全面布满了星象。其三,形状象乳房带有女性生殖器官崇拜的意思。



3.位于南阳市南召县小店乡关庄村南坡的坛状岩画。(见下图,左图为照片,右图为拓片)。笔者认为,它是祭祀蚕事的祭坛。理由:其一,这里历史至今是蚕坡。其二,有春季树木和新芽,与柞树生长的情况相近。其三,上面有星象记载的是养蚕时间、时辰和事件。其四,祭坛下面近两米的地方有大约七八个残存的蚕图腾石雕。



(下图:大岭坪残存的多组蚕图腾石雕)




4.位于南阳市南召县小店乡关庄村南坡的坛状岩画。(见下图,左图为照片,右图为拓片)笔者认为,它是祭祀蚕事的祭坛。理由:其一,这里历史至今是蚕坡。其二,在上个的祭坛西面,距东祭坛约两米,几乎是平衡状态。笔者认为它是东坛的副坛。其三,上面有数以百计星象凹穴,记载蚕业生产时辰和事件。其四,旁边有残存的蚕图腾石雕(见上面3张图片)。



5.位于南阳市南召县皇路店镇杨寨村柳树沟组的坛状岩画(见下图,左为照片,右为拓片)。笔者认为它是祭祀蚕事的祭坛。理由:其一,这里历史上至今是蚕坡。其二,它的位置是在斜坡上。其三,它上面布满了多种星象(疑似有3颗慧星)。其四,它中下端坐的疑似是伏羲,而跳舞的疑似是女娲。其五,表明跳舞庆祝蚕事丰收时间是在春天的夜晚。其六,疑似是男女生殖崇拜求偶的一种形式。



6.位于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板苍村北组小山的坛状岩画。(见下图,左为照片,右为拓片)笔者认为它是祭祀蚕事的祭坛。理由:其一,这里历史至今是蚕坡。其二,它的形状是圆形。其三,它的上面布满了星象。



7.位于南阳市唐河县马振扶乡关地村罗湾组山丘的坛状岩画。(见下图,左为照片,右为拓片)笔者认为它是祭祀蚕事的祭坛。理由:其一,这里历史至今是蚕坡。其二,上面为凸起的盘状,并疑似有月亮女娲图。其三,周围布有多组星象。其四,疑似女性乳房崇拜。



8.位于南阳市卧龙区潦河坡镇后庄村和尚坡的坛状岩画。(见下图左为照片,右为拓片)笔者认为它是一个祭祀蚕事的祭坛。理由:其一,这里历史至今是蚕坡。其二,它是两个凸凹均称的圆形。其三,它上面布有多组星象。其四,旁边有残存的蚕图腾石雕。



古书《礼记·礼器》载:“致敬不远,扫地而敬。”《韵会》载:“筑土曰封,除地为坛。”说的是上古人们祭祀很多时候是就地而为,而且这种行为是常态。上述南阳岩画中的祭坛,称作“平地祭”。这是最简单,最原始的祭祀场所。古人认为越是重要的祭祀活动,越应该选择质朴的祭祀场所,所以一般把一块平地扫干净就可以祭祀。这种最简便的祭祀场地到现在也比较普遍。很多地方的人们逢年过节时,就会在自家的院子里选一个干净的角落,给祖先烧纸钱,磕头膜拜。因祭祀的对象不同,坛有不同的形状。祭天用圆坛以象天,古称“圆丘”。祭地用方坛以象地,称为“方丘”。坛的高度和宽度因时间、地点、祭祀的对象而不同。坛通常设于城郊,也有设于山上的。秦汉封禅礼,就是在泰山顶封土为坛以祭天,叫“封”;又在梁父山扫地为埋以祭地,叫“禅”,合称为“封禅”。汉代以后的祭坛,通常有两重,每重都有阶梯,上面一重叫内坛,下面一重叫外坛。内坛设置主神,外坛配置祭大神,众小神则设在坛下或阶梯下。
(二)太极图
1.位于南阳市方城县清河镇霍口村后崔庄组的坛状岩画。(见下图,左图是照片,右图是拓片)。笔者认为它观测蚕事的太极图刍形。理由:其一,这里历史至今是蚕坡。其二,它是在山坡的平坛上。其三,它上面有多组星象。



2.位于南阳市南召县石门乡黑石寨坡的坛状岩画。(见下图)笔者认为它是观测蚕事的太极图刍形。其一,这里历史至今是蚕坡。其二,它是在山坡一块平地上。其三,它上面有多组星象。


3.位于南阳市卧龙区谢庄乡田营村的坛状岩画。(见下图,左为照片,右为局部特写照片)。笔者认为它是观测蚕事的太极图刍形。理由:其一,这里历史至今是蚕坡。其二,盘状中间具有后期太极图的面貌。其三,下边分别有“太阳”“月牙”组成的两个阴阳符号。其四,它旁边有多组蚕图腾石雕。



4.位于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板苍村北组小山的坛状岩画。(见下图,左为照片,右为拓片)笔者认为它是观测蚕事的太极图刍形。理由:其一,这里历史至今是蚕坡。其二,它是在一个平地上。其三,它四周的星孔已经具备了“东南西北中”方位与“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对应,且没有其它多余的星象。



5.位于南阳市鸭河工区皇路店镇孟山村下潘沟组的坛状岩画。(见下图左为照片,右为拓片)笔者认为它是观测蚕事的太极图刍形。理由:其一,这里历史至今是蚕坡。其二,它是在一个平地上。其三,外面圆形,且中间有孔及“黑白鱼”的形状。其四,它没有其它多余的星象。



祭坛与太极图,在古代是用于祭祀和观测时间的一种道具。祭祀,其实就是人们希望和神灵有一定联系,用意在于敬神,最重要的在于祈求神灵,希望神灵可以帮助自己达成靠人力难以实现的愿望。人们既然对神灵有所祈求,理所当然的要有所表示。人们对神灵的祭祀是有讲究的,有一定的时间去敬拜神灵,同时也要有一定的场地,还要有向神灵供奉的特定的祭品等等。
伏羲女娲时代,没有具体的文字记载,我们无从知道祭祀的时候都用了什么祭品。根据考古发现,五帝时代多是用猪下骸骨。到了夏商周时期,祭祀多用“三牢”(牛猪羊)。民间祭祀的神灵种类繁多,形式也就不拘一格。但是,有些祭祀形式世代相传,成为祭祀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南阳岩画中类似上述坛状的图像,目前已经发现有近30个,现在仍然有许多没有普查到的盲点,在下步普查中,相信会发现更多的类似岩画。今天这里仅例岀13例,加以阐述。足以证明南阳岩画中这些现象,与蚕图腾石雕有血脉联系。
三、祭坛及太极图在柞蚕业中的作用
中国民间祭祀的历史非常久远。旧石器时代,北京山顶洞人就有在死者身边抛撒赤铁矿粉末及放置首饰的行为。新石器时代,中国大地上更是普遍出现了祭坛,无可置疑地见证了原始社会古老的祭祀仪礼。南阳岩画中广泛分布的祭坛,显示了南阳原始社会时期祭祀活动的频繁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关于中国原始祭礼的遗迹,不仅有多地考古遗址为证,而且千古奇书《山海经》中有许多记载。《山海经》记载中几乎每一座山脉,都有关于那座山的山神长得什么样子,必须怎样祭祀的记载。
柞蚕养殖,是一桩十分不易的事业。一是需要祈祷神明不出现反常自然灾害。比如风雨雷电。二是便于记载星象、事件,四季气温,昼夜温差。三是柞蚕自身体弱多病,人工养殖培育过程中的时辰掌握,直接影响柞蚕、生长、柞茧产量和质量。四是需要防止野兽动物。五是需要防治天上飞离。六是需要防止地上爬行动物。七是需要防止蜂蚁蛀鼠。当然,燃火取暖保持自身安全,便于日常生活也在其中。
在古代,祭祀对象大致分两种,一种是祭天地大自然。一种是《礼记》曰:“有功德于民,皆祀之。”伏羲女娲时代,祭祀的对象应该是大自然居多。到了后期,“祀先蚕,重报本也。西陵圣母,苑窳夫人,蚕家皆祀之。”(清常恩沛霖氏辑《放养山蚕法.蚕神》)另外,此书写到《尊义府志》记载当地“蚕神庙”中有“陈公祠”,专为一位发展柞蚕业有实岀贡献的人物陈玉璧而建。古代众多柞蚕养殖书,对祭蚕神多有记述,而且各地区都有自己本土偶像。清代刘祖宪著《橡茧图说》有《取四狗土例》,详细介绍了祭蚕神的年、月、时、日,不同取土方位及时间,及其用狗祭蚕神的形式、牌位、方向及各位神名。
(一)祭坛的作用
自从人类产生以来,在人类的观念里慢慢就产生了另一个世界——神界。在人类的早期,由于科学技术的落后,人类无法解释遇到的自然现象,便创造出了形形色色的神仙信仰。人们将自己的愿望寄托在彼岸的神灵身上,当人们在世俗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希望可以借助神仙的力量来解决人间的难题,所以人们就会想办法和神灵产生沟通。祭祀,就是人们用于和神灵沟通的一种常见现象。
在科学技术及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人们无力回天,只能借着神明来保证风调雨顺,蚕业丰收。于是就有了祭祀的现象发生。《礼记·郊特性》有一首《伊耆氏腊辞》云:“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其意思说土、水、虫、草,应该各归其位,不要伤害农业作物。人类由远古洪荒时代进入新时器时代以后,开始出现了原始农业,但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常常被诗中提到的“土、水、虫、草”所惑,因而也就出现了为农业保收而进行祈祷的祭祀活动。
(二)太极图的作用
太极图,是以太阳为中心的宇宙运动规律图,反映的是日月星辰,弦望晦朔,寒暑推移,万物生育皆复始的圆道规律。中华民族对天文的研究起源于人类始祖伏羲和女娲,他们在研究天文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发明了观天象二十八星宿以定日月之行程。太极图是古人测量太阳运动投影图,是时间和空间构成的一幅图。在《淮南子·天文训》中介绍有测日影的方法,通过测量日出日入的影像,可以正东南西北而辨四方。古人直观注意到,冷热往复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从太阳在地上的投影,来研究探索太阳的运动规律对生物的影响关系。柞蚕放养收获,时时刻刻都离不开计时。应该说这些经验是祖上留传积攒下来的经验,做为早期太极测时的功效,是绝对分不开的。
四、结束语
上古时代,人们为什么如此重视蚕业?一是各种生活物资贫乏,尤其是丝绸更是来之不易。二是作为人类早期以物易物商品交换的主要产品,蚕茧丝绸的经济价值无可替代。这些,我们可以从前人所著的蚕书中得到启示。
(一)《橡茧图说·计本息》说:
《周官》以本息安万民。余以万蛾之资本计之,每万蛾需茧种壳三万余千颗,估值银十四五两,每烘万蛾,不过工费银四两。及至放蚕每万蛾所育之蚕,须雇长工八人,自蚕上树以后,四十日见茧,二十日收茧,共需长工四百八十人,每人工费银日七分,约需银三十三两六钱。再加四眠后,催叶十日,收茧十日,雇短工八十人,每日每人需银五分,合银四两。共计每万蛾需本银五十六两六钱,每万蛾应育蚕一百万头,除败卵及鸟食病死饿死者四十万,可得茧壳六十万,每万茧壳估银二两二钱,共可得银一百三十二两,除本银五十六两六钱,可得利银七十五两四钱,此大熟之年也。若中岁亦可得茧壳五十万,值银一百一十两,除本外亦可得银五十三两四钱。吾见农夫终岁勤动,年所入人谷,除牛租谷种外,不过值银七八两,自烘种以至收茧,不过半年,凡以六十金放蚕者,便可得利银七十余两,推之二三十两以及十两、八两,皆有数倍之利,可为俯仰之藉,致富之资,吾民又何惮而不为哉?(清代刘祖宪:《橡茧图说·计本息第二十》)
(二)《放蚕之预算》说:
春季放蚕,每一人能放三四千茧种,秋季每一人能放五六千茧种(春秋两季,放蚕多寡不同,非人工有别也,因柞树能力春薄秋厚,其说已见前),一人两季,所养之蚕共须作五干墩(每墩二十余株,柞树本小,每一树仅能放大蚕十数条。小蚕则能放二十余条),以供蚕食。若租树养蚕,五千墩约值租价一百吊。至:蚕之成茧,春蚕每种茧一千个,可收茧一万个,秋蚕每千枚茧种可收茧一万五千个(按;秋蚕较春蚕获茧多之故,因春蚕天气炎热,时有大风雨及雹,将蚕冲毙,兼之天热,移蚕宜勤,移蚕勤即易失蚕,或移时伤损其体躯,种种原因,故得茧少)。秋季时,天气平和,无大风雨及雹,亦不须勤移,故得茧多。)春蚕三四千茧种,能收茧三十千枚,秋季六干茧种,可收茧六十干枚,两季共收茧力九十千。若以卖茧计算,每千枚价约值东钱十一千,九十千枚茧,应共值九百九十干文,树本一百吊,人工四百五十吊,火食及一切杂费二百吊,共用七百五十吊,以九百九十九吊减去七百五十吊,仍余二百四十吊,此即所得之利钱也。(清代张培:《劝业道委员调查奉省作蚕报告书·放蚕之预算》)
(三)《缫丝篇》说:
鲁山(晋代称鲁阳,归南阳国属管辖)收茧后,皆自缫丝出售。缫丝尚用土法,每锅每次用清水煮茧千枚,随煮随缫,谓之水丝。其已出蛾之茧,用荍灰水拌匀,再人蒸笼蒸之,然后缫取,谓之干丝。水丝干丝售价略同。(清代徐澜:《柞蚕简法·缫丝篇·缫丝》)
其间利润有多少?接下来一篇说的很明白:
每干茧至少可缫丝十两,每两至少值钱二百五六十文,收茧四万,约可得钱百余干,除蚕信红利十干、薪工二十五千、蚕种五千,场主可得钱六十千,若遇风雨时若,可增至四五倍。(清代徐澜:《柞蚕简法·缫丝篇·余利》)
柞蚕俗称“天虫”,原于大自然的恩赐。在远古时代其饲养原样也靠大自然赋予,无需人力细算。从以上文献中可以看出,柞蚕从租山、放养、收茧、缫丝,每个环节利润率都很高。
《柞蚕简法·种柞篇》说:
柞树即橡树,一名栎树,非柘树也。其种有三:一名尖柞,其叶光泽尖而长,状类栗树,有黄栎、灰栎、红栎、白柞、拷柞五种,所放之蚕其茧小而坚实。一名青棡柳,其叶尾窄头宽,较尖柞叶约大两倍,厚薄相同,有大小二种,所放之蚕,茧大而匀。一名槲棵,又名槲树,其叶怒生,较青棡叶尚大一倍,色浓厚而质坚硬,亦有大小三种,所放之蚕,其茧尤大,但春蚕喜青棡、槲树,秋蚕喜尖柞,一山之中,宜兼栽数种。
截止目前,这些树种在南阳各地岗坡上比比皆是,历史上曾经是南阳柞蚕放养的主要饲料。这正是南阳岩画中出现人类早期众多蚕图腾石雕的根本原因所在。
作者简介:


张银河,出生于六十年代,。河南省南召县人,现任河南省盐业协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学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协会会员、文化学者,出版著作10多部,发表论文120余篇。2018年10月,在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创办民营“蚕文化博物馆”。2019年5月,被聘为“中国先秦史学会古文明研究与保护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古石雕鉴定评估中心》张长运,1957年8月生,河南省南方城县人。原方城县电视台副台长。自2010年方城发现岩画之后,加入调查研究队伍。10年间,在南阳市区发现岩画(岩石文)上千处。2019年5月,被聘为“中国先秦史学会古文明研究与保护中心研究员”。

说明:

此文章转自网络,其内容未经核实,

如有侵权,敬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联系电话:189 3925 8986

分享到: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