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专栏|传拓千秋:95后藏二代留学生眼中的八件中外馆藏高古石刻 / Legends of the Central Plain

发布时间:2021-01-26       浏览次数:645 次


传拓千秋

中外馆藏高古石刻


“大众对古代艺术品的认知与审美,是对历史的一种尊重与立体化认知。”

原来自北响堂山石窟,卢芹斋旧藏
弗利尔博物馆 藏 / FS-7870_19


侯贤达

中国古石雕鉴定评估中心侯贤达是刚毕业的95后留学生,专业经济投资,对古代有不一般的见解。

从小接触古代艺术品,对高古门类有着特别的热爱。

敦煌 285 窟壁画


侯贤达在美国

其兴趣除了中国古代瓷器以外,在家人的耳濡目染下,还对金石也颇有钻研,很小的时候就参与了校编「建国后最重要碑拓」图录。

龙门石窟 古阳洞

去年年初疫情时,我与身在美国的贤达取得联系,想找一些东方陶瓷学会的出版资料。

古代的资料一向偏门难找,当时他在华盛顿的学校图书馆兼职,希望能取得一些进展。贤达果然迅速取得资料,虽读的是经济投资类,却有着非常敏锐的古代调研能力。

后来经了解才知道其家人从事碑拓收藏几十年了,是个名副其实的「藏二代」。




响堂山石窟

贤达现在金融领域努力奋斗着,但他身上却有着许多金融人不一样的气质。他说他不仅想要成为投资人,还要努力成为一名独立收藏者。

95后对收藏的理解,决定着未来,我想邀请他来谈谈他眼中的高古艺术。

— 宝榜



侯贤达
序言

现在人们对宋代美学的追求,很大程度是基于对其丰富的多角度的了解做为基础的。

“宋画、宋瓷、造像、墓葬、音律、建筑诗词文学、文献,甚至是饮食”。这些丰富的题材与角度帮助我们组成了一个活生生立体化的宋代世界,让我们对其文化,自律,规矩,和谐,与仪式感等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欣赏。



而人们对于文化层面的寻找远不会停留在当下,近些年对于隋唐、南北朝器物在品种上逐渐接纳的越来越多,无论是市场上还是深入大众的美术馆中古题材展览们,都像是对中古“立体化”的搜寻。这如同近十几年对宋美学认知逐渐立体化的小荷才露尖尖角。

北魏,作为一个融合的朝代,承上启下。


基于古代北朝世界「立体化」之目的,我想从北魏一个略低调的门类 ——「石刻」出发。

挑选我认为可以很好帮助我们承上启下地搭建对北朝时代立体认知的八件石刻(碑刻)。这些选品们都曾非常重要且著名,但在当下是相对少被大众关注的门类。



1. 宁懋石室
波士顿美术馆 北魏

这件石室呢从小就听过我爸讲过很多次有多美和重要,他告诉小时候的我说在这件石室上可以看到北魏的生活是什么样的,那些我们见到的南北朝瓷器的到底是怎么在生活中应用的,就像一幅幅当时的照片一样。

导致当时我去波士顿饭都顾不上吃,第一件事就是去美术馆“看北魏照片”。宁懋石室描画当时的人物,山水描摹,马具,车服,陈设,器用,房舍,庭院,屋帐,孝子故事。里面刻画的树木就如同唐代张彦远形容的那样:“刷脉镂叶﹐多栖梧菀柳”。

宁懋石室武官

同类北魏武官

宁懋石室在民国20年(1931)出土于洛阳,后来应是被山中商会购走。波士顿美术馆在1937年以20000美金外加一些器物的交换的代价从山中商会买入。


这在当时是一笔非常大的巨款,我查到记录在1937年一辆豪华新车仅760美金,而美国每月平均房租金为26美金;可以见得当时人们对它的认知高度已经非常可以了。





巫鸿老师评它是极度非凡的图像线刻画(extraordinary pictorial carvings)。它图像本身的艺术性与学术性是我们对南北朝建立立体认知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而它的具体功能,是殿堂(shrine)或是石棺(Sarcophagus),中、日、美学者们研究已近百年时间… 




2. 北魏 冯邕妻
波士顿美术馆 北魏 / 民国15年1926发现



冯邕妻志石与盖被发现于民国15年(1926年),1933年入藏波士顿美术馆。

这是我最熟悉也最喜欢的一个碑刻,因为父亲藏了存世不多的冯邕妻拓本中非常完美的一张,有幸从小就知道并学习了这件作品


我有一个思索了多年的问题:在各个著名石窟,石刻,画像砖上都能见到的各式各样的畏兽到底是什么?

他们夸张而又有力度的线条,腾云驾雾,击鬼抓兽的形象一直让我觉得西游记里描写的西天路上各种神怪力精可能就是这个样子。

而冯邕妻志石就记载了目前所见最全面的畏兽名字,而这也给学者们打开了解密畏兽身份的一道大门。

王世襄曾在1948-1949年间在美国参观波士顿美术馆的库房以及展览,他在书中记载:波士顿美术馆陈列中国文物的专室就有十大间,其中最重要的是北魏正光三年「冯邕妻元氏墓志及盖」。波士顿博物馆珍宝云集,获此评价,冯邕妻的珍贵不言而喻。


青年王世襄

许多学者考证了畏兽在祆教(琐罗亚斯德教)佛教和儒道元素中的应用,这里不一一赘述。我自己做过一个小名单:德国远东艺术博物馆藏北齐祆教门阙、萨宝安伽石榻、龙门石窟、响堂山石窟、孝子/升仙石棺、南朝画像砖等等这些祆教、佛教、儒道题材的石刻都有畏兽出现。


冯邕妻志石上的这些畏兽有的抱着山在啃,有的吐舌头,有的像是在远距离飞行。它们身上的衣物装饰、“身体”构造、双龙、莲花、云气、火莲等等结合着它们的名字与画面结构可能还有很多秘密待揭开。

田余庆教授曾说魏书与史实错位很多。冯邕妻志石的世系记载就可以佐证北魏贵族的真实氏族传承身份而非后来修的魏书北史所记载那样。当时的记载材料早已消亡殆尽,而碑刻志石成为了修补南北朝史实的重要材料。 


3. 元苌(温泉颂)
河南省博物馆
华清池温泉颂作者

元苌的美是字里行间的美。它是我最喜欢的魏楷的代表之一。它的格式,书法氛围非常地成熟。

梁启超曾经说:绘画在北魏不能独立,书法在北魏可以独立,而且可以分初、盛、中、晚等不同时期;书法以北魏为主系,唐为闰系。


松滋公元苌作为元老又在北魏“历奉五帝”(魏书载),从平城一直到洛阳。他就是北魏文化政治变迁的存档。

除了别人给元苌写的志铭,元苌自己也作过名篇书法—温泉颂,是一个序骈散文加四言颂,现存临潼华清池温泉总源前西壁。


元苌作为鲜卑贵族,能做如此“汉化”的文采,还有元澄用周礼为自己打猎辩护,证明了当时民族融合之深;

元苌墓志和元苌作温泉铭是北朝文学与书法世界的鲜活印记。

4. 元謐石棺与志

北魏 明尼阿波利斯博物馆



我对绘画了解很浅,但是见了那么多南北朝让人着迷的器物后,也会思考当时的绘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里记载:“魏晉以降,名跡在人間者,皆見之矣。其畫山水,則群峰之勢,若鈿飾犀櫛。或水不容泛,或人大於山,率皆附以樹石,映帶其地。列植之狀,則若伸臂布指”。



我对绘画了解很浅,但是见了那么多南北朝让人着迷的器物后,也会思考当时的绘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里记载:“魏晉以降,名跡在人間者,皆見之矣。其畫山水,則群峰之勢,若鈿飾犀櫛。或水不容泛,或人大於山,率皆附以樹石,映帶其地。列植之狀,則若伸臂布指”。

这些线刻的画可能对我们来说,就是当时的绘画最真实的样子了;每次想到宋画的珍贵,再想到元谧线刻是比宋画还早五六百年的画作就很激动。比如棺头链接大门的桥,这是一个三维场景有着空间纵深的表现。

芝加哥大学的巫鸿教授和哈佛大学汪悦进教授都对元谧石棺构图的神秘「二元」视角和「线性透视原理」进行了研究。

窗框链接两个时空,人间与仙境相通做过深入研究,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非常有趣的文章。南北朝的画作构图原理可能比我们现代人想象的复杂得多。

元谧上面类似的构图:畏兽、云气、忍冬、远山、孝子故事题材等等也同样出现在堪萨斯城奈尔逊美术馆孝子棺,波士顿卢芹斋孝子棺等。

而这些石具本身也极富神秘色彩,此类葬具极有可能就是记载中的东园秘器—《魏书·元谧传》:元谧“正光四年薨。给东园秘器” 






5. 鸳鸯七志斋
西安碑林

鸳鸯七志斋是于右任为其收藏的「七对北魏夫妻志碑」起的斋名。而其以此七志为中心而收藏的数十块北魏志石统称为「鸳鸯七志斋藏石」



1935年于右任将鸳鸯七志斋藏石捐于西安碑林,奠定了西安碑林在魏碑上的地位。

于老先生当时为了研究保护和传承这些志石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和牺牲,是我的榜样。

非常值得一提和让人惊喜的是,现在日常生活仍然能见到活的魏碑体,这个地方就是香港。香港街上各式铿锵有力的招牌大部分都是北魏体。而作为汉语的使用者,我们计算机中用的方正魏碑,华文新魏也都是。我们常用的现在汉字印刷字体,是魏碑书法演变来的新魏体。在世界各地的唐人街也都能见到。


魏碑在一千七百年后的今天已经深深地融入在了我们的生活中,和陪伴着我们活在我们的文化里,人们都容易忽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正因如此我们才需要慢慢发掘出它的价值。

(引用 《重塑香港街头字体魅力》陳濬人/徐巧詩)

6. 翟门生
北魏至东魏

翟门生是北魏入华翟国萨甫,来自阿姆河与锡尔河一带


选择「翟门生」是因为这套石具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有确纪年的粟特石棺床,能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当时的社会文化结构。

它有孝子故事:郭巨、董永、董黯。侧屏背屏有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畏兽。床脚则有化生佛。



翟门生石具以及志石是一个集合了「北朝书法 - 粟特 - 孝子 - 竹林七贤 - 畏兽 - 佛教」的组合。

这种看似繁复的组合与碰撞所酝酿出的对后世的影响是“北朝多元文化融合,下启隋唐”最强有力的表达。

7. 龙门二十品

作为北魏题记中的至名品。二十品名称早见于康有为《广艺舟双楫》。19幅在古阳洞内1副在慈香窑的北魏贵族造像供养发愿题记。


作为魏碑的代表作,它们是梁思成口中的「北魏绘画不可独立但书法可以独立」的魏体,也是上乘汉隶下启唐楷的开始。

而五百品则是除二十至名品之外所有龙门石窟北魏书法题记的集合;由于它们都在室外甚至于伊阙的悬崖峭壁,制拓的过程及其艰险,存世量因而极其稀少。

8. 郑文公碑

最后,还是要讲一下魏碑教科书式的存在《郑文公碑》,全称《魏故中书令秘书监使持节督兖州诸军事安东将军兖州刺史南阳文公郑君之碑》。

刻于北魏宣武帝永丰四年(511年)。分为上、下两碑,内容一致。上碑在山东平度县天柱山,高3.3米,宽1.50米,碑文20行,每行40至50字不等,共计883字。下碑在掖县云峰山,碑高1.95米,宽3.37米,碑文楷书51行,行29字,计1243字。

《语石》的作者叶昌炽评它:如荜路蓝缕进于文明康有为“魏碑圆笔之极轨"包世臣对郑文公碑的独特喜爱则来自于“北碑体多旁出,郑文公字独真正,而篆势分韵草情毕具其中。布白本乙瑛,措画本石鼓,与草同源,故自署曰草篆。不言分者,体近易见也。”是“真文苑奇珍也”。


而赵之谦临郑文公碑的真迹仍然可以见到。赵之谦的字“魏底颜面”,也有很大郑文公碑的功劳。

后记

对古代历史的一个认识和学习,是收藏的一个主要目的。精神世界的愉悦,支撑起了许多藏家的调研、钻研活动。

近些年涌现出了一批自由的学者,他们并不为申请课题和研究经费而发愁,也因此没有方向性的限制。


对古代的探索,也因新的模式而变得更多姿多彩,更立体化,更注重全方位立体的探索

跨越材质,满怀热情,关心真正的物质精神文明是很幸福的。

中国古石雕鉴定评估中心,文化并不苦,更不是一种苦旅;而就在此时此地,一种新的「文化甜旅」已悄然萌芽,即将绽放…

说明:

此文章转自网络,其内容未经核实,

如有侵权,敬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联系电话:189 3925 8986

分享到: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