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

民间收藏家:中国文物保护的中流砥柱 功不可没

发布时间:2017-08-13       浏览次数:594 次

 古玩,又称文物、骨著等,被视做人类文明和历史的缩影,融合了历史学、方志学、金石学、博物学、鉴定学及科技史学等知识内涵。经历无数朝代起伏变迁,藏玩之风依然不衰,甚而更热。其中自有无穷魅力与独到乐趣。历来为文人学者所重视。


 


        在民国时候,古玩的真正含义,如果以瓷器为例的话,古玩指的是官窑中的特殊品种,或称之为御窑,自古以来,陶瓷分为三大类,官窑、民窑、御窑,也有的过去,过去书里说的客货,就指当时的民窑。古书里有一句话,官窑有别于民窑,官窑有别于御窑。玩古收藏的前提是识古。而识古就是要学习历史文化和鉴定等方面的知识。前人的研究成果、鉴赏理论、经验教训都可以通过读书而为我所用。古玩收藏知识的学习不仅使人心灵得到享受和陶冶,长年的知识积累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当机遇降临的时候,会带给你灵感的窃喜。


 

        文物最为诱人的,不是身价几何,而是其中所富含的历史、艺术、科技等诸多信息。收藏文物,可以说是收藏历史、收藏文化。在普通人眼里,文物有价,而在收藏家眼里,文物无价——因为它们不可再生,因为文化无价。收藏家,都是热爱、痴迷于中国文化的一类人。心中怀有这样的爱,收藏家才会为其乐,为其喜,为其苦,为其悲,乃至为其死。真正的收藏家与艺术品投资者完全是两类人,在收藏家眼里,珍爱的艺术收藏与市场行为无关。


 


       时下的收藏界流行自封或互捧,“专家”、“大师”多如过江之鲫,而全民收藏的热潮更是造就了多如牛毛的所谓收藏家。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中间又有多少人才收了几张字画或几件瓷器,就自认为是收藏家?更有甚者,分明是个旧货小贩,买进卖出,久而久之便冠冕堂皇自行“册封”。其实,这些人充其量不过是个收藏爱好者或投机商而已,他们与收藏家有本质区别。他们的收藏不过是金钱的汇集或附庸风雅,并非精力与心血的凝聚,而收藏家的目的则是“藏物”,而非“藏钱”。


 


        甲骨文的发现人王懿荣曾经这样说过:“东坡说岐山风物惭,此语乃皮相耳。东坡未解好古也。然安得腰缠十万哉?若有之,决不上扬州!”20世纪中叶,张大千用一座王府换来的《韩熙载夜宴图》,张伯驹费尽心力购入的展子虔《游春图》、陆机《平复帖》、李白《上阳台帖》,这些名作放到现在,每一件都是无价之宝,只是这些无价之宝的主人从不曾变卖。张伯驹当年发自肺腑地说:“不知情者,谓我搜罗唐宋精品,不惜一掷千金,魄力过人。其实,我是历尽辛苦,也不能尽如人意。因为黄金易得,国宝无二。我买它们不是卖钱,是怕它们流往国外。”话语中表露了他收藏的本意,寥寥数语道尽了民间大收藏家的真性情!


 


        有多少民间收藏大家藏物藏宝聚珍,著述等身,生活却简朴得令人惊讶。不过千万不要误会收藏家是清贫的书生,从某种角度来说,他们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然而,想要在收藏界有所成就,除了雄厚的财力、过人的魄力,还要有出色的眼力,眼力才是成就大收藏家的关键。


         我作为一个“玩古玩的人”,二十年来深得玩古三昧:首先,古董蕴涵的是文化。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面前,即使学富五车,也不过是沧海一粟。其次,收藏古董考验的是心态。收藏何以有如此大的魅力?除了文物给人们带来精神享受和艺术熏陶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文物的升值潜力。只有具备一定的鉴赏知识,才有可能去伪存真,因此,搞收藏必须摆正心态。再次,古董收藏体验的是快乐。拥有心爱的藏品和求取知识的乐趣,常人往往无法体会和理解。


 


        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博大而精深的文化,造就了璀璨的历史文物。从司母戊大方鼎、甲骨文,到金缕玉衣、唐三彩、青花瓷,每一件文物上都打着明显的时代烙印,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文物是文化的载体,鉴赏、收藏、研究古董是了解和认识历史文化的一种途径,也可以说,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文物作为中华民族历史的载体,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维系着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需要我们倍加珍惜。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让历史点亮未来。


 


      民间收藏家:“七大”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文博界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首要阵地,传统文化要有载体,没有载体哪来传统文化,人过百年要故,物可传承千载万代不朽,故从某种角度看问题,文化遗产比人还珍贵。历史上历代列强为什么拼命抢夺中华珍宝,他们早己明白这个道理。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估计,中国文物在全世界各国有1700万件,仅47个国家200多个博物馆统计,有中国文物164万件。据有关资料透露,英国各大博物馆、图书馆共收藏中国历代文物约130万件,法国各博物馆、图书馆收藏中国历代文物约260万件,日本拥有1000余座大小博物馆,共收藏中国历代文物近200万件之多。 二战期间,日本隐秘地实施一项掠夺被占领国财富的“金百合计划”, 黄金、宝石、珠宝、艺术品和货币什么都抢,据说,在这一阶段,秘密宪兵至少收集了6000吨黄金,在菲律宾山洞藏宝合计价值194万亿美元。改革开放30多年来, 以各种理由流出去的中国文物,媒体称至少800万件以上,流入美国的中国文物就有230万件。


         可至今还有人不能从民族大义思考问题, 不能辩证科学看待民间收藏热潮,存在“ 沒有合法出土原始资料不能入国有馆藏”等说法,或者来个“全假”回避责任,不对特殊历史阶段的特殊历史现象作科学分析。而中国民间收藏家义举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性贡献。


 

1、为中华民族收留保存了数以千万计的大量精美文化遗产

        有人会说这是你们个人爱好个人事情,与国家无关谈什么贡献。请看如下分析是不是贡献: 一是文物艺术品不是一般商品会消耗掉且不断贬值, 保护的好它会世代传承下去; 二是收藏家都是各路精英, 在事业成功之余或之后投入大量财力精力搞收藏, 他们的行为本身就是对社会正能量的引导, 比有了财力去搞“黄﹑赌﹑毒”不知要对社会有利千百倍; 三是在社会上流动的数以千万计的中华文物, 收藏家如不收它的结局肯定是向外流, 继续在利益集团内外勾结下以工艺品名义用集装箱运出去; 四是中华文物不同于普通商品, 它的所有权人可以尽情消费, 在民间的中华文物,收藏者都是暂时保管员, 它的根本属性及最终归宿属国家的民族的全体人民的, 哪个收藏家不会故去, 文物的物理空间是会发生变化的, 大量的精美文物留在国内你说是不是贡献, 当下没全部流失海外至少给国家留下了脸面。


 


2、无私奉献对中华文物作出大量科学研究

        在民间, 中国收藏家们都是或曾经是各行各业的成功者, 他们为什么会成功, 因为他们有思想有学识有胆魄有判断力肯吃苦善钻研, 善于独立思考, 不人云亦云。搞收藏需要上述品质, 再加上财力, 又遇上伪专家与利益集团勾结营造民间收藏95%以上是赝品的社会舆论氛围,于是大量精美文物都集中到他们手中, 每位藏家少则几百几千件, 多则几万几十万件, 有的已有上百万件藏品(故宫只有180万件文物)。他们节衣缩食耗尽财力收集那么多祖先文化遗存, 象对自己亲身儿女一样怎么会不爱护不研究呢,切身的动力源远致使其更刻苦、更钻研、更会取得研究成果。他们是一批不用花钱不用动员不用组织的自觉自愿投入大量精力开展中华文物科研的知识分子精英, 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出真正人才, 不信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这难道不是对国家对民族的贡献么?


 


3、为国家提供了大量中华文化遗产信息

        执政之要在于家底清、情况明, 如以其昏昏, 大而画之, 怎能施行善政良策。如没有当下的民间收藏民间保护文物热朝, 谁能先知先觉知道蕴藏在大宅深院、箱底暗阁、深山洞穴、窖藏库藏、平土墓穴、后宅基地中老祖宗为他们的子孙后代留了这么多珍宝, 加之互联网的运用, 现在全浮出水面,当代人只有惊叹之份, 在古人面前人人都是小学生。我们为老祖宗的英明预见而感叹不已, 为他们的高超技艺和远胜今人的素养而感到自豪, 老祖宗为今人留下了唯一西方不能与华夏民族比的文化优势文化竞争力文化振撼力, 留下了我们这个民族唯一可能实现长盛不衰的民族文化基因和物质载体。现在民间收藏家提供了大量信息提供第一手资料, 这方面的历史性贡献是不可漠视的。



 


4、发现和纠正现行文博体制机制的弊端

        不经大浪搏击,何以让勇士和懦夫显现。群众性文化收藏热潮是检验文博体制机制的试金石, 世界潮流, 浩浩荡荡,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谁能违背这条执政规律。收藏家在与文博体系多年的隔空交往中, 发现现行文博体制机制存在一些弊端,诸如: 理念落后、管理定位失当、保护措施不完善、与时代脱节等等。可见文博系统问题多多, 不改革不用外力推动是不能履行应尽职责的。


        而民间的收藏家们,正是凭借多年的收藏经验与平民化的体验检验着文博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弊端也起到发现甚至改良的作用。




5、在世界各国嬴得尊重、维护民族尊严

        上个世纪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大批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 他们来中国看什么, 就是看中国的隽美山河﹑人文环境﹑名胜古迹﹑五千年文化遗产。


        中国收藏家为中华民族展示民族文化特色保留了大量实物, 为赢得世界尊重提供了文化符号, 五千年文明古国不能让人家听喊口号, 要用大量实物让人家看, 目前暂时保存在收藏家密室库房中的大量艺术珍宝,有朝一日向全世界亮相,振撼了全世界, 形成了全世界的仰慕眼光, 这也是对民族的巨大贡献。



6、民间征集精美文物,节约大量国家财力

        一个“十一五朝间”全国就花了572.5亿文物专项,2014年某省用2000多万美元(社会集资)购进一个普通的青铜器皿方壘,照此推算, 海外回流文物用全国全年财政收入10多万亿去买也是杯水车薪。

如果说文博系统主要问题解决了,花少量的财政支出搞全国性征集捐赠, 只要给收藏家们应有的社会褒奖和毕生精力财力的补偿, 相信会有双赢的结果, 这不是对国家对民族的又一重大贡献么?



 




7、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凝聚力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取得胜利,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毛泽东说过“战争之伟力存在于民众之中”。同理,巩固中华民族文脉根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找回民族得以长盛不衰的总命脉,也要从民间努力。


        全国收藏家群体出资出力办网站﹑办展览馆﹑搞展示﹑搞视频﹑出版图书﹑搞文物科研﹑揭露伪专家利益集团阴谋﹑反映实情﹑提政策建议﹑发动群众﹑宣传群众,提高人民文保意识, 动员人民共同参与中华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弘扬。这是对国家对民族的贡献之七。

说明:
此文章转自网络,其内容未经核实,

如有侵权,敬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联系电话:189 3925 8986

分享到: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