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收藏博览

收藏博览

一个盗墓贼无意中的发现,揭开千年前被遗忘的历史真相

发布时间:2017-08-14       浏览次数:577 次

在距今約1730年以前的三國末期,司馬家族的晉國掌控著北方和蜀地,新登基的晉武帝雄心勃勃,對東吳虎視眈眈。


某日,今河南汲縣,黑風高的夜晚,壹個叫不準的盜墓賊,無心插柳,發現了壹個驚天秘密。


這個1700多年前的盜墓事件,曾極大的改寫了中國的上古歷史,但也留下了至今無法彌補的遺憾。


到底是怎麽回事?


這個叫不準的盜墓賊到處挖掘古代陵墓,這天,他找到壹個規模宏大的古墓,走進去後,沒有找金銀財寶,映入眼簾的卻是無數用繩子穿起的竹簡。

 

壹個盜墓賊當然不會對竹簡感興趣,於是,愚蠢的不準以竹簡當火把,繼續前行,尋找財寶。

 

竹簡燃燒的熊熊火光迅速招來了官府,官兵來到現場後,抓了不準,並且帶走了全部竹簡。

 

竹簡數量非常之多,裝了幾十車。運到洛陽後,官方壹看,這簡直就是無價之寶。晉武帝得知後,對此事高度重視,於是命全國頂級專家學者對這些竹簡展開研究。


到底是什麽竹簡,怎會如此興師動眾?據記載,這是500年前戰國時期的竹簡,晉朝人早已不認識那時的文字了,需要研究破譯。

 

不幸的是,這幾十車竹簡運到洛陽後已經殘缺不全,專家學者們也耗費了大量時間心血來整理,最後得到的結果震驚史學界。

 

竹簡的內容十分豐富,有《紀年》十三篇、《易經》二篇、《國語》三篇、《名》三篇、《瑣語》十壹篇、《大歷》二篇、《穆天子傳》五篇等。這些都是戰國時期的重要文獻,多數已經失傳。

 

這些竹簡整理出來的內容中,最重要的是《紀年》十三篇,它是戰國時期魏國的史書。《紀年》十三篇又稱《竹書紀年》。

 

這個《竹書紀年》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


▲《竹书纪年》

无价之宝


《竹書紀年》記載了從黃帝到魏襄王二十年、超過兩千年的歷史。

 

我們為什麽稱《竹書紀年》為無價之寶呢?

 

眾所周知,東周之前的中國史書都已亡佚。秦始皇焚書坑儒也把各國史書付之壹炬。楚漢爭霸中,就連秦國自己的史書也在戰亂中不知所蹤。這個損失無疑是巨大的。

 

焚書後,儒家的史書《春秋》、《左傳》、《國語》還有《呂氏春秋》在儒生們的努力下得以恢復,秦朝以前的歷史記錄才勉強保留。

 

但這些都不是官修史書,不能算作正史。而《竹書紀年》就是魏國的官方史書!我們都知道,韓趙魏三家分晉,魏國是由晉國分裂出來的,所以,《竹書紀年》也記載了晉國的歷史。


在春秋時期,晉國最大的國家,處在各國的中心位置,春秋時期的歷史有90%都是圍繞晉國展開。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在各諸侯國史書中,只有晉國的史書最權威和全面。

 

《竹書紀年》就是晉國和魏國正史的合訂本,是記載春秋戰國歷史的寶貴資料。

 

所以,這部史書壹經問世就引起了巨大轟動。

 

晉武帝高度重視,命人整理竹簡文字,用當時人們可以讀懂的文字記錄下來。就形成了《竹書》的“初釋本”十三篇,後來又整理出了壹個“考正本”。這兩本書是對《竹書紀年》的最確切解讀。

 

西晉滅亡後,竹簡全部遺失,幸好“初釋本”和“考正本”得以保留。

 

如此珍貴的史料,吸引了大批史學家的目光,中國的史學研究在西晉年間迎來了壹次大爆發。

 

但是,《竹書》裏面記載的內容卻顛覆了以往歷史的認識。


被遗忘的上古历史


如今我們研究先秦歷史,《春秋》和《史記》是比較權威的,《竹書》裏大部分內容都與他們相吻合。但是有壹些關鍵地方,他們的記載卻背道而馳。


▲《世史记》

對於上古“禪讓”的記載,傳統記載是堯舜禹實行禪讓制,堯把帝位讓給舜,舜又把帝位讓給禹,他們都是非常賢明的君王。

 

《竹書》裏面的記載是這樣的:

 

“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舜囚堯於平陽,取之帝位。”“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

 

翻譯成今天的話就是:舜把堯囚禁起來,奪了他的帝位,並且阻止堯的兒子丹朱來見父親。

 

這哪是禪讓?簡直是赤裸裸的宮廷鬥爭!

 

難倒我們被騙了幾千年?教我們如何能接受。

 

在儒家學說裏,堯舜禹都是被推崇的上古賢君,“禪讓”也符合儒家對美好道德的宣揚,所以儒家父子們對那個“禪讓”的美好年代壹直念念不忘。並且壹直告誡我們:人類本來是善良和高尚的,只是後來才墮落了,所以我們要盡量恢復過去的那些高尚的道德。


 

而《竹書》裏面卻說:根本沒有什麽“禪讓”,也沒有什麽黃金時代,世界本來就是黑暗的。

我們都知道,伊尹是商朝建立的功臣。儒家史書這樣記載:湯過世後,其子太甲繼位,太甲昏庸,不好好治理國家,伊尹就把他關起來,讓其反省,太甲改過自新後,伊尹又重新結匯太甲,讓他繼續當帝王。

 

《竹書》裏面卻這樣記載:

“伊尹放太甲於桐,乃自立。”

“七年,王潛出自桐,殺伊尹。”

 

翻譯成今天的話就是:伊尹把太甲流放到桐這個地方,自立為帝;後來太甲從桐偷跑出來,殺了伊尹,奪回了帝位。

 

在儒家的史書裏,伊尹壹直是賢臣的典範。而《竹書》卻說,伊尹是個謀權篡位的奸臣,最後不得善終。千古良臣形象瞬間毀於壹旦。

 

《竹書》的記載完全顛覆了儒家的歷史觀,它讓我們認識到了黑暗的上古歷史。

 

若《竹書》記載屬實,那麽我們壹直以來知道的歷史都是被儒家美化過的!


儒家的尴尬

事情遠沒有想象中那麽簡單,再往深了想,還有壹個更恐怖的事實。

 

《竹書》是戰國中期的史書,孔子是春秋末期的人。那麽又壹個很嚴重的問題:若《竹書》記載屬實,孔子不可能不知道《竹書》的內容!而儒家學說卻對這些歷史只字未提,壹直宣揚堯舜禹的禪讓制以及仁德的壹面。這就意味著,從孔子作《春秋》開始,儒家就在有意識的篡改歷史!




▲孔子游学图


孔子自己也說過:“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意思是說,兒子幹了壞事,老子替他隱瞞;老子幹了壞事,兒子替他隱瞞。這才是大家所向往的和諧社會。

 

為了讓大家保持高尚的道德,我們可以“善意”的隱瞞很多事情;我不告訴妳真相,都是為了妳好,為了不汙染妳純潔的心靈。

 

 這樣壹來,孔老夫子的“知我罪我,其惟春秋”,這句話的弦外之音就意味深長了。

 

再往深了想,後世壹直奉為經典的“四書五經”是否也不可靠。

 

在今天的我們看來,這個結論就像是晴天霹靂,無法讓人接受。

说明:
此文章转自网络,其内容未经核实,

如有侵权,敬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联系电话:189 3925 8986

分享到: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