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赏古寻珍

赏古寻珍

老木 | 青萍之末 · 犹见诸佛——青州石佛记

发布时间:2017-08-15       浏览次数:2092 次

山东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历史上有三个——


临淄作为周及战汉时期齐国的首都,风光了一千三百年左右,风头最劲时号称东方罗马。汉末之后,青州崛起。曹操起家的重要本钱就是青州兵;慕容德据广固城也就是现在青州市而立南燕;北齐更是将青齐之地视为国之根基。金元之际,青州兵祸连结,渐至倾颓,于是洪武年间,朱元璋复立济南府,统辖山东。


此图为北魏时期的青州正如那方某盆墓志铭所记载: 左据沧海,右被黄河,南畅穆陵,北离无逯。沧海黄河大家耳熟能详,穆陵就是穆陵关,今潍坊和临沂交界,是齐鲁长城中最著名的雄关险隘。无逯应该是无棣,现属于山东北部的滨州。这段话cosplay了管仲的名言: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管仲是听到楚子的名言“风马牛不相及”之后说的这番话),也大致为我们划出了北魏时期青州的疆域。而这次的青州佛造像寻访,也正应此图。



这是一张魏晋至盛唐时期中国佛寺遗址分布图,可以看出山东地区的主要就集中在上图所示的青州地区。


某盆墓志铭,姓氏缺失。


第一站:诸城。


诸城在唐宋称密州,苏东坡在任时一首《密州出猎》人尽皆知;济南人李清照的老公赵明诚也是诸城人那是六百年以后的事情了。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此地为南北胶着之地,曾属南燕、北魏、东晋、北齐、北周。加之地近海湾,南北文化及西来艺术在此碰撞杂糅,尤其是萧梁时期近五十年的和平,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佛国气象,此地近水楼台,润之许久,为东魏北齐时期造像的喷薄迸发做了良好的铺垫。



这是诸城的佛教遗址分布,昔日盛况遥见一斑。其中特别要注意的,是当中古城虚线框内的龙兴寺(大觉寺),诸城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卢舍那佛头就是在这里出土的,一同发现的,还有开元二十年京兆尹(首都市长)韦同题写的《卢舍那放光碑》。龙兴寺是唐人的叫法,始建于北魏,他的第一个名字,是大觉寺。



一进入诸城博物馆佛造像展厅,便浸润在平和的微笑之中。这是一千五百多年前,大觉寺内供奉的卢舍那丈八佛的欢喜愉悦。他长面丰颐,螺发旋顶,睁目下视,眉如新月,眉间白毫,长准宽翼,而嘴角微翘,含笑深情。


与盛唐时洛阳龙门卢舍那大佛的敛目沉息相比,少了几分慈悲庄严,却多了些许亲切和煦。乱世之中,这种现世的抚慰和来世的期许,使得苦难愈重,则信仰愈深,一时佛教大盛,而高齐尤甚,史载北齐僧众二百万,伽蓝四万。


这里地处后世“山东第二州”的密州城内,想来香火鼎盛、信众云集。于是物极必反,北周武帝宇文邕灭佛之际,大觉寺作为市中名刹,自然无法逃过此劫到唐开元年间,重修庙宇,改名龙兴,所以现在的佛头上还依稀有那时修复的痕迹。


唐武宗灭佛,龙兴寺再遭劫难,从此盛况难复苏东坡在密州时,这里已是“寺宇朴陋,僧皆粗野”,“城西古寺没蒿莱”的萧疏气象了。清末风雨飘摇,寺主将佛头与碑深埋地下,日久竟了无下文,直至1979年,五金公司兴建家属楼,方得重见天日。



管只剩头部,但是根据比例推算(头部尺寸132厘米),以及比对博兴、临淄等地头身齐全的丈八佛,全貌当在6米以上。而博兴、临淄等地的丈八佛,方面直腮,北魏晚期至东魏的特征明显,而他圆润亲柔,更近北齐。



大唐密州龙兴寺丈八卢舍那放光碑铭并序作者是时任京兆尹(首都市长)的韦同。去天尺五、离地丈八,当年杜陵韦氏煊赫一时,人称去天尺五,自安史至黄巢、朱温,两京累祸,公卿之骨,天街踏遍,终化为土灰,而丈八佛千五百年后微笑依存。


青州龙兴寺造像轰动世界,却绝非孤例,南北呼应的诸城龙兴寺在风格时代上,也深刻体现出青州样的造像之美。


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诸城体育馆等工地上,陆续出土佛造像三百余件,虽多为残损,然一手一足、一头一身,无不曼妙,无论是龙衔莲花、福田百衲,还是湿衣简畅、璎珞繁华,都与青州唱和往来。


联珠纹内朱雀翩然,波斯、印度与中原的糅合。


大唐盛世的朱雀,杭州丝博。





无论是脸型还是发饰,都更近汉风,比对一下下图的永宁寺出土。




你看楼起、我见楼塌,只剩了残石泥火颓砖瓦。那时拓拔、今日高家,不过是南蛮北虏乱如麻!下图为洛阳博物馆馆藏永宁寺最美的脸。



年代不祥,其吞吐之狞厉之美,绝是盛时。而翅膀非常像盛唐西来的翼马。


杭州丝博的唐联珠翼马。


北齐好胡风,龟兹的艺术风靡一时,国风靡靡。以至于南陈破寿阳(今安徽寿县)边境危急时,高纬却说“大不了做龟兹小主、不耽玩乐而印度笈多时期的两大造像中心,马图拉和萨尔纳特的风格,也深刻的影响到万里之外的北齐。


北齐曹仲达的作品轻薄紧窄、贴体若无,世称曹衣出水。湿衣法在佛造像里也奇峰突兀,目眩神迷。


曲线凸凹,小腹性感



风波乱,遮不住繁华似锦,彩画斑斓。身一转,却原来昨日灯火,今日阑珊。




第二站:博兴。


博兴自古属青州,在明末顾祖禹的巨著《读史方舆纪要》中,他和诸城、临淄都位列青州府一州十三县,南距青州只有70公里。如今默默无闻的博兴在北朝佛教中却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龙华寺为北朝时期最大的寺院,面积超过故宫


尽管尚未进行全面遗址发掘,但是偶露峥嵘,便气度不凡。


此为造像残部,佛陀居中结跏趺坐、葫芦形背光,左右迦陵频伽立于莲台,佛陀座下为一龙头,龙头两边各一飞天,高肉娇憨,手擎莲花。


又见龙衔莲花,而衣纹洒落简畅,已不见北魏的繁冗。



此物虽小,情趣盎然。


从残存的平行U字纹,以及衣襟内收来看,更近东魏。


疃(音“团)子造像碑,1966年博兴县博兴镇疃子村出土。生不逢时的它被好心的饲养员大叔藏在猪圈里,躲过一劫,而一同发现的其他近十件文物,被悉数砸毁。


碑身呈舟形,高1.2米,宽0.8米,青石的质感使得雕刻愈发精美、细腻。碑身中下部为高浮雕一佛二菩萨,主佛与菩萨赤足脚踏莲台,同心圆头光,背光亦有同心刻线。高肉髻,细眉长眼,薄唇短颈,面方圆,身体平直。穿褒衣博带式通肩大衣,衣纹疏朗而流畅,内着僧祗支,手施无畏、与愿印。


两侧胁待菩萨蓄发宝缯,面如银盆,娇憨微笑,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主佛上方一条龙从天而降,两边各有两个伎乐飞天,分别持奏琴、排萧、长鼓、钹。从肉髻和衣纹来看,是东魏时期。




北魏正光六年(公元525年),王世和等造像,出土地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般若寺村。一面主佛,三面千佛。佛顶两条龙昂首抬爪,遒劲豪猛,头光内有轮辐光束,肩部衣纹为减地平雕,虽面目模糊,还能看出方中带圆的轮廓,衣袖及下摆是北魏末期的显著特征。


正光初年大约是北魏最后的和平年代了,北齐书所载:“正光已后,天下多事”。造此碑的前一年,孝文帝迁都整整30年后,汉化大跃进的恶果呈现,六镇之乱拉开了颠覆北魏的大幕,其后河北叛乱、数州大饥等接踵而至。而相比之下,山东还算得上太平,大批流民士族迁就山东,其中不乏造像工匠,这为青州样的遽然而发做好了人的基础。




西方有佳人,芙蓉方才浴后。无袖、无袖,出水天衣薄透。



“夫百年难保,知身命无常”,于是造像礼佛。汉代人也发出类似的感慨——“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但却没有寄托来世和宗教,而是“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从向外的洒脱到向内的虔诚,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已悄然变化。



螺发出现在东魏时期,这尊佛头细目弯眉,甜美怡然,笈多风韵十足


1983年,博兴县陈户镇崇德村,一个农民大叔在田间地头偶然发现一个罐子,打开发现里面居然有94件金铜造像,难得的是其中40余件有明确铭文。从北魏太和二年(478年)至隋代仁寿三年(603年),历时四代、125年之久,其数量之多、年代之早、纪年序列之清晰,堪称北朝小型鎏金铜佛像断代的标尺。


这是永平四年明敬武造观音像,永平四年是公元511年,这一时期的造像,峨冠博带,汉风依旧浓厚。


而到了普泰二年(公元533年),也即北魏分裂的前夜,发饰衣着已经是较为典型的东魏样式了。孔雀为名,也说明佛教已经深度浸润到世俗文化之中。


河清三年孔昭第造弥勒像,北齐河清三年是公元564年,自550年立国以来,深受胡风熏染主尊为交脚弥勒,着汉服,右襟已不像北魏搭于左臂,背屏顶端为一宝塔,两侧各有五身飞天,飞天的衣裙飞舞,末端燕尾状,与背光外沿的火焰纹气势呼应,外张强劲、气场十足。




这一时期,弥勒观音信仰流行,这批金铜造像中多有体现。南北朝兵祸连结,青州兵家必争,自然多难多灾。公元323年,后赵大将石虎领兵攻取广固城,坑杀青州军民三万余众,仅赦免男女700人。


公元410年,东晋刘裕攻广固城,血战10月后破城,杀鲜卑贵族以下3000余人,一万多名妇女儿童当作战利品赏给军士;将广固城夷为平地,青州刺史羊穆之,在南阳河北另筑新城,即为东阳城。公元467年,北魏大将慕容白曜率军五万进攻东阳城,三年后城破,城内剩余居民8600户、41000人,全部列为战俘,强迁平城。史称:青齐入魏。


现世的苦难让人不得不把所有的愿望,寄托于那个如果存在的世界:“愿我未来不生外道,不生下姓,不受恶身,不生畜生,不生恶鬼,不生修罗中……愿我舍此现在,愿引我精神宜得往生兜率陀天弥勒”。



博兴丈八佛村的丈八佛,推为天平元年(公元535年)。这一年北魏分裂,孝文帝搬家四十年后,孝武帝分家,不知道起家的道武帝和发家的太武帝泉下有知,作何感想。而东西魏也正如天平的两端,此起彼伏,争斗不已。


丈八佛,按照北朝的一尺约29厘米计算,丈八大约是5.2米左右,资料显示不含底座的净高为5.25米,丈八佛货真价实。虽身形阔大,却毫无笨拙臃肿之态,既不飞盈,也不厚重,增之则肥,减之则瘦。衣纹之流畅、气象之舒朗,望之怡然。



第三站:临淄。


临淄齐故城附近的西关村,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天寺。西天寺始建于后赵石虎时期,初名兴国寺。石虎尊佛图澄为国师,开内地造像先河,已知最早的鎏金铜佛造像就是这一时期的。


一路问过去,推开虚掩的门,一座亭子里,矗立着一尊石佛,内著僧祇衣,外披褒衣博带式袈裟,跣足立于刻满礼佛图的方形佛座上,左手与愿、右手无畏,北魏风格。


这是从齐陵镇的东寺移过来的。后补的头实在无法直视。


大雄宝殿里是西天寺原有无量寿佛造像,略比东寺的高,身形衣纹手印如出一辙,几乎可以判定工匠也是同一批人。1936年,梁林二先生曾来考察,彼时屋殿早成废墟,只有他孤独的微笑,脚下是散落的莲台。


史载此地曾有阿育王塔,有幸遇到七旬大爷攀谈起来,他年少时此间尚有佛塔数座,浩劫时期,均被砸毁烧了石灰,塔下墓砖也被刨挖殆尽,用作砌井。



临淄与青州一箭之隔,而佛造像及遗址无论在数量还是造型上都无法企及。


这也是我百思不得其解之处。整个临淄地区出土造像仅四十余尊,大多在去年刚开馆的齐文化博物馆。


莲瓣头光,上方为四门塔,下方有熟悉的龙衔莲花,定为北魏有些宽泛。





这件陀罗尼经幢底座硕大,直径约1.5米,魏碑体重剑无锋。


大拙胜大巧,渊渟岳峙之美。


明代白龙庙出土,龙型较之北魏隋唐,已经明显细软起来,两边侍立者衣着是典型的宋明式样。


第四站:青州


青州造像,尤其是1996年龙兴寺出土的四百余件,轰动海内,与临漳邺城、山西南涅水并称三大发现。北齐一朝,晋阳霸府、邺城国都、滏口命脉,而青齐之地,王命是基。加之北齐人口国力在初期远盛北周,因此太原至邺城一线,以及青州之地,是这一时期佛造像的极盛之地。


青齐入魏之后,这里相对安定,而迁居此地的豪强世家大族也起到了绝大作用,清河崔、琅琊王等大姓高门,起塔造像蔚然成风。


加之魏末移居此地的二十余万河北饥乱之民,不乏造像工匠,一时上行下效,推波助澜,辉煌灿烂的青州样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



蝉冠菩萨,博兴博物馆原存一件,后流离失所,落户省城、一去不返。博兴的那件是国字脸,这件鹅蛋脸庞笑意盈盈,观之可亲。


古人认为蝉吸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颇为高洁。有人认为菩萨戴蝉冠是一种糅合道家思想的体现,我倒觉得更多是世俗之人把尊贵礼制赋予心中的菩萨。


原籍博兴,流失英日,落户省城的蝉冠菩萨,成就中日文化交流一段佳话。


眼含春水,眉衔远山。美到极致,不敢点睛。


关于蝉冠,孙机先生写过如下的文字:最高级的武冠与笼冠是皇帝的近臣如侍中等人戴的。他们在这类冠上加饰貂、蝉。《汉书·谷永传》:“戴金、貂之饰,执常伯之职者。”颜注:“常伯、侍中。”“金”则指附蝉的金珰。


《后汉书·朱穆传》:“假貂、珰之饰,处常伯之任。”李注:“珰以金为之,当冠前,附以金蝉也。”“貂”则指紫貂的尾巴。《艺文类聚》卷六七引应劭《汉官仪》:“侍中左蝉右貂,金取坚刚,百陶不耗。蝉居高食洁,目在腋下。貂内劲悍而外温润。”貂尾不太小,与狗尾相近。


《晋书·赵王伦传》:“(赵王伦篡位)同谋者咸超阶越次,不可胜记。至奴卒厮役,亦加以爵位。每朝会,貂、蝉盈坐。时人为之谚日: ‘貂不足,狗尾续。’”此图即为南京仙鹤观东晋墓出土的蝉冠。感谢微信公众号“传统服饰”的图片,向春梅狐狸致敬。


四门塔,龙衔莲花、山东样齐活儿。


东魏两尊巅峰之作,其面目身形之惟妙惟肖,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入选美好中华大展,没有半点神秘威仪,完全是人间总角垂髫、一心向佛。




天雨落花,尽得风流,璎珞繁复而不冗不杂,观其曼妙于无声处,而海畔云山纶音如潮。


北齐孤峰突起的笈多风格,在龙兴寺大放异彩,繁文缛节似乎一扫而光,清新秀丽自然天成的造像使天人之间不再如此的端正肃穆,尤其是菩萨,更多的呈现人的一面,或立或坐、若行若思,无不轻盈生动。


没有了背屏的倚靠,单体圆雕更加立体生动,而肌骨毕现的身体,匀称流畅,摇光摄目,那是巅峰中的巅峰,是惊心动魄的美。


彩绘贴金袈裟福田格。






卢舍那法界人中像。以双阴线将袈裟前身分成十三块方框。方框内刻山峦、宫殿、人物、动物。方框外用不同图案装饰。采用减地平雕的手法雕出图案的轮廓,细部的彩绘已脱落。


卢舍那佛是《华严经》所尊奉的主佛,经中说:“无尽平等秒法界,悉皆充满如来身。”《大方广佛华严经》说“佛身充满诸法界,普现一切众生前”。


法界人中像存世不多,除青州博物馆、佛利尔美术馆、震旦博物馆所藏造像外,克孜尔以及高平开化寺的壁画中也有体现。


所谓法界人中像,即指卢舍那佛一身遍现诸法界因此人中像一定是在卢舍那佛身上,描绘法界(宇宙)诸项无一不限的道理。


震旦博物馆,法界人中像,青州出土


克孜尔17窟,法界人中像



用这张图作为结束吧。



我见过风起青萍,

我见过云压黑城,

我见过天雨流芳花满楼,

我见过典章文物扫地休。

历经了千年风雨,看过了法界众生,

那些同伴早已不知所终,

只剩我依旧吹起排箫,天地兴亡两不同。

说明:
此文章转自网络,其内容未经核实,

如有侵权,敬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联系电话:189 3925 8986



分享到: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